根據衛生福利部在 2013 年的統計,心血管疾病高居十大死因的前三名,而在心血管疾病中,冠狀動脈心臟病是不可忽視的一項疾病。由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病情進展快速,若不及早就醫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的死亡,不可不謂健康的殺手。心臟病有許多的因素,像是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、吸菸、缺乏運動、肥胖等。然而,除了這些傳統上認知的危險因子外,心理因素也會成為心臟病的危險因子,不可輕忽。

在心理因素中,憂鬱、壓力、怒氣等都可能造成心臟病。由於現代人的健康意識逐漸抬頭以及身心醫學的去汙名化等因素,相對較以前的人,願意因憂鬱及壓力等狀況,到身心科就診。相對來說,易怒的人,較少願意主動求醫,即使至身心科就醫,也很少主訴是憤怒情緒,而可能是其他的議題。已經有研究指出,憤怒情緒對心臟的傷害,不可不慎。

人在緊張或生氣的時候,會引起自主神經的波動和壓力荷爾蒙的增加,使得血壓與心跳升高、周邊組織動脈血管收縮。其實,在史前時代,這些生理反應,使得人們面對洪水猛獸等災難時,這些生理反應,使得身體可短時間內增加大量能量,可增加求生的機會。然而,在現代文明社會,和大自然搏鬥的機會少了很多,而這些憤怒相關的生理反應,反而在某種程度上不利於自己的生存。

那麼,憤怒是情緒、個性還是疾病呢?我們很難武斷地界定其差別,會因其程度和情境而有所不同。不過,身心醫學對憤怒還是可以提供一些幫助,除了藥物治療外,也可透過「清心減壓」、「情緒管理」等不同的心理治療,來協助個案不再受憤怒所苦,重新做情緒的主人,不僅活得快樂,也活得更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