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個地方的蜜蜂大量的死亡,專家們研斷蜜蜂們是死於過勞,因為大家都知道蜜蜂忙做工是為了儲備冬天的糧食,結果不停的工作,但因為地球暖化,冬天一直不來,所以牠們就「過勞死」了。

這個當然是笑話,不過有點沉重。這笑話隱約呼應了台灣人工作勤奮,多採責任制,工作似乎沒有完成的一天,如同那遙遙無期的秋收冬藏。

過勞本身是因為工作緣故而承擔長期人際間的壓力,所產生的身心症狀,其定義為:

  1. 無法回復的疲憊
  2. 失去對工作的責任感
  3. 工作效率下降或無法完成工作

我們可以說過勞就是長期的壓力適應失調,只不過壓力源是來自於工作場合。

有人可能會問,不就是工作壓力嗎,為什麼要強調是人際間?因為學者發現,出現上述定義症狀的人,絕大多數工作的實際負荷並不是決定的影響因素。

換句話說,工作負荷輕不代表不會產生過勞,工作負荷重也不一定會出現過勞。反而學者發現,過勞者承擔的決定性壓力在於工作上人際議題,例如上司的績效要求,同事間的職場政治等等。

我們人本身都會有趨吉避凶的本能,按當下的狀況來調整自己的行動,如果累了就停下來喘口氣一下,「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」嘛!所以工作負荷反倒不是絕對因素。

然而再加上完成時限,而主觀認為時限內要完成工作的機率不高,或是要花費不成比例的成本來完成。在如此的條件之下,便形成了不小的壓力。當然,造成如此的壓力的原因並不是想超越自我,所以自己設立了高不可攀的工作標準。一定是上級主管示意,或是整個職場文化所導致。

想想看,當你的主管要求如此,或是周遭的同事皆是如此,你能不被動服從嗎?沒有人會跟自己的飯碗過不去。如果沒有上述的人際壓力,相信所謂的工作壓力變減輕許多。否則在自己無法自主調整,也無法討價還價,只能委曲求全的狀況下,不就像是被逼到牆角的困獸?

雖然過勞的定義沒有明言情緒症狀,不過在符合過勞的條件下,憂鬱還會遠嗎?想想也是,憂鬱症常常好發於長期壓力下,而且部分個案對人際關係較為敏感。既然如此,兩者相繼發生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。

可想而知,過勞與憂鬱也會互相加成,導致惡性循環:過勞情境下,導致憂鬱的難以恢復;而憂鬱狀態下,導致工作效率不佳,無法達到工作上的「要求」。

倘若你如果出現上述過勞的定義之一,不妨再檢視一下自己「心情溫度計」的分數,是否已經達到需要注意的程度,及早尋求專業協助,預防後續情況惡化。

註:心情溫度計在本院之前衛教文章中曾介紹過,往前搜索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