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美主義是一種傾向,那種會將計畫書改了又改的傾向。而這容易經常導致煩躁不安,容易成為通往憂鬱症或飲食障礙症的捷徑。完美主義未必是個壞事,然而如果你太渴望成功,一直聚焦在避免失敗時,它就會帶來經年累月的負面影響。這樣的人,習慣將別人的認可與評價成為證明自己無瑕的唯一標準。

完美主義就本質而言,就是不告訴你具體標準、在現實中根本無法達成、最後導致無限期延宕的罪魁禍首。也因為如此,往往演變成逃避任何挑戰、頑固、以及喪失創造力。你可能會說:「追求卓越,難道錯了嗎?」嗯,那就看你卓越的目標是否是具體可行,而且背後有嚴謹的執行步驟來支持整個執行過程——卓越需要的是方法,而不是虛無飄渺的感覺。人擁有完美傾向,或許在小時候在父母對高標準的明確要求或是暗中鼓勵下所養成的,而這可能影響人生未來自信心的陶冶。

是什麼驅使完美主義的形成?我們人當然都不希望失敗或是被外界嚴厲批評指責,這常常帶有十分強烈的社交需求成分。想想看,如果在群體中,你常常搞砸事情、扯別人的後腿,成為所謂的「豬隊友」,你在群體難道不會被輕視甚至是排擠,什麼好康的都不找你,你還能混得下去嗎?所以不意外的,完美主義經常會在出社會的二十多歲之後明顯增加,而且不分性別和文化背景。

完美主義可以在細分成三種組成:

  • 「嚴以律己」:顧名思義就是對自己的標準相當嚴格
  • 「嚴以待人」:對他人十分苛求
  • 「犧牲小我」:認為他人對自己的期待極為嚴厲

近年來影視媒體通訊網路充斥在我們的四周生活,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。我們生活在人為構築起來的虛假泡泡裡,所看、所聽到的都是最好的、最強的、最美的,無形中人人相互比拚攀附,也「完美」地造就了今日完美主義的時代。那怕是真的達成所謂的成功偉業,對完美主義者而言,習慣性的自我貶抑與驅策仍還日日夜夜地鞭笞著難以安謐的靈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