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來越多人追求完美的生活,無論在日趨高漲的現實壓力下,或是在報章節目日夜不停地轟炸,那種對更好、更棒、更高尚的食衣住行的吹捧之中,離不開媒體的現代人對自己的標準自然地越來越嚴苛,隱約而漸漸地無法接受無法完美地符合社會觀感的可能。

這種的自我要求當然少了理性、多了不講道理的成分,也成了情緒困擾的肥沃樂土。但是有「情緒困擾」也是一種的不完美,所以故作堅強與鎮定,強壓著情緒勇往直前。

在完美大旗下,其陰影深黯到足以完美地隱藏負面情緒,你可以將生活中一切的不滿與怨懟,通通全部掃到那個看不到的角落,塵封起來。完美主義,超乎個人責任義務的那種,可能會將真實的自我完全地隔離於人際互動之外。

這一切的故事可能要回到童年時代。上述所提到的,會不會只是當時為了保護自己而塑造成的習慣,來去處理遇到的痛苦與困惑?長期以來的操練讓以上的模式深刻地寫入潛意識,這個定義我們平常不加思索一言一行的基礎。

或許有人說你太過緊繃、太過嚴格,應該要放鬆一點。你知道你無法鬆懈,那不是「真實的」自我,他們不了解你。

這的確很累,有時也會深深地感到挫折,但是光鮮亮麗的堅實外在,豈能有容許一絲沮喪灰心的空間?長期以來建立的完美形象,豈能被負面情緒毀於一旦。

那該怎麼辦?將它藏起來,懷著強烈的羞恥心與罪惡感。批評自己怎麼會有如此負面的思想,這一點都不正能量,太危險了!

不過這條路十分孤寂,一路走來為了維持完美的虛像要耗費極大的心力與精神。無可避免地,相伴的常是只能獨自啜飲的挫敗感。

往後,我會跟各位談談,藏在完美主義底下不為人知的憂鬱,它的一些特性。和感覺得出來的憂鬱相比,很不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