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,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,它有助於我們在電光石火的瞬間,應對瞬息萬變的危機。也正是不假思索的性質,情緒常常脫離理性意識的掌控,成為張牙舞爪的野獸,不但對週遭的人狺狺作聲,也嚙咬著我們事後懊悔之心。

「快思慢想」作者丹尼爾·康納曼在此書提到,人的認知可以分成兩個系統:一、邏輯判斷,理性思維的「慢」系統。此系統由於需要時間來做推理運算,因此需要耗費不少時間以及精力;二、蕩氣迴腸,感性思維的「快」系統。

過去在史前時代,人類並沒有像現在一樣有文明科技護身,面對的是荒野叢林種種的災厄異變。往往需要對環境線索的即時覺察以及瞬間反應,沒有時間讓人去細細追究眼前晃動草叢的裡面,究竟是可愛的兔子,還是噬人的老虎。零點一秒的差距,決定了是否成為猛獸盤中飧的下場。因此,情緒感性的思維系統一直保留在我們的大腦,如祖先傳承下來的護身符,成了人類繁衍茂盛的利器。

然而人類文明發展之快超乎預料,我們已不是過去身居叢林荒野的猿人,許多當時護身有功的本能,在現代環境早已格格不入。只不過本能等體質傾向受到生物性的影響,改變往往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,所以短時間我們是無法拋棄情緒這個經常搗蛋,但也成就甘苦人生的調味劑。

如何調和兩個思維系統,如同陰陽並濟地讓我們進入中庸情緒之道?首先,要先拆解情緒的本質。一個完整情緒的產生,可分成四個階段:階段一,對當前情境的感知;階段二,注意到情境中的特定事物;階段三,對特定事物的評估判斷;階段四,情緒反應。

舉個例子,在工作面試的場合,你知道這影響未來的生活規畫,所以十分重要。你注意到面前的面試官正皺起眉頭讀著你的履歷,你開始臆測他是不是認為你的學經歷不夠亮眼,正在思索如何措辭好把你打發掉。想到這,你不由自主地焦慮了起來。

情緒控制術,可以針對上述四個階段,分別採取策略來調整情緒的強度甚至是性質。一、情境策略,你可以選擇情境(心情不好的時候,找朋友聊天)或者改變情境(聊天的時候,聊正向的話題);二、注意力策略,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物上 (一直想到負面事情時,不妨聽聽輕快的音樂,或是打打電動,分散專注力);三、認知策略,從不同角度來評價事物(對一件事情,想想看負面影響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可能?而且是不是也有正面結果的可能性?)四、反應策略,調整情緒帶來的生理與心理帶來的效應 (在煩悶的工作後,喝杯咖啡來提振精神)。

情緒控制術即使是意識層面知道如何操作,是遠遠不足的。如同開車一樣,不是說對於汽車結構運作以及交通號誌滾瓜爛熟,路考就絕對沒問題。而且有時候情緒來的快又猛,想要在第一時間握好方向盤和踩剎車,就有賴於平常的熟練嫻習了。